9日下午,政协第十二届佛山市委员会一次会议举行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我先来讲一下”“我有话要说”……没等主持人说完,现场37名各界别委员代表纷纷举手“抢麦”。整场座谈会持续约一个半小时,十几名政协委员成功抢得发言机会,就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科技人才引进、高端制造业产业带建设等主题建言献策。
“大家的发言让我很受鼓舞、很受教育,也更加坚定了佛山的发展信心与决心。”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详细记录了各位委员的发言,并逐一点评。他还要求将建议汇集起来,交给相关部门承办。
“佛山既不是特区也不是省会城市。在没有太多特殊优惠政策的情况下,佛山走到了今天,接下来要思考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区位责任,扩展发展腹地,延伸发展纵深。”在回应委员发言时他还透露,广州市南沙港在规划建设一个新的港口,广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佛山市与中山市一同参与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南方日报记者 王芃琹 吴欣宁 蓝志凌
1 多委员建议谋划高端制造产业带
回应:广佛携手参与世界产业分工合作
一直以来,制造业乃佛山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去年12月,佛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等目标任务,这也成为此次座谈会一大热议话题。
“目前,全市高端制造企业分布较为分散,未能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会上,市政协委员、广东国龙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刘金财建议,在佛山规划建设高端制造产业带,以此加强全市高端制造的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效能,加强对外推介宣传招商引资。
刘金财一边发言,还一手拿着自制图解辅助讲解,“佛山从西北向南,依次将三水乐平、佛山高新区核心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实验区、张槎中欧工业园、火炬高新区、智慧新城一直到佛山新城、潭洲会展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城等,集中了佛山现有高端制造以及服务业实体。现在就缺‘临门一脚’,将这些实体串联起一条线,然后横向拓宽形成产业带,形成聚集效应。”
无独有偶,南海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长黄箭在谈及广佛同城时,建议在佛山西站和广州南站之间打造一个对接深圳的创新平台。
“自从广佛同城发展规划出来后,广佛经济圈融合发展处于全面提速阶段。”接下来如何借助广州的优势来助推产业升级,黄箭建议构建广佛产科研合作战略框架,充分利用广州科研高校助推佛山产业升级。同时,可利用“高校+高端研究院所+龙头企业”的模式,推动高新技术转化。
与此同时,他还建议打造一条从佛山西站到广州南站的创新走廊,建立佛山对接深圳创新平台的高铁示范区。“佛山可借助两大高铁站与深圳的空间距离缩小为契机,与千灯湖的金融高新区、三山新城的粤港澳高端服务业示范区形成佛山对接深圳的创新平台,可与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形成双轮驱动。”
对此,鲁毅表示,广佛同城推行多年,过去主要通过修路来推进同城化进程,后来在交通枢纽上谋划同城。“去年11月,佛山与广州达成高度共识,提出广佛同心,携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共同参与全球要素配置、产业分工和竞争。”
他还透露,广州南沙港在规划建设一个新的港口,广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佛山市与中山市一同参与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2 科技人才成座谈会关注热点
回应:鼓励“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留人方式
作为佛山创新课题的重要分支之一,制造企业的科技水平和高校科研力量如何提升,是不少委员近年来深入关注的问题。座谈会现场,委员们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如何完善、科技人才如何留住等细化议题的思考,在不断发酵。
如何才能发挥科研活动应有的创新功效,是广东粤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永流一直关注的问题。“如今技术和市场的鸿沟变得超出常人想象,简单撮合产、学、研、金显然不够。”梁永流说。
据他观察,充分发挥中介的作用,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并扶持科技民营中介组织,以此来释放科技创新红利,是佛山容易忽视的领域。
而打开中介服务的科技创新突破口的关键,是人才。“佛山要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科技人才、企业和团队,扶持在创新链条薄弱点开展创新的创业,培育规模未必很大但能够解决创新难题的组织机构。”梁永流表示。
除了引才,如何留人更是切中了委员的关注焦点。佛科院材料与能源学院院长陈洪聚焦佛山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如何促进科技人员的创业。“关键要让科技人才有事业感、成就感。对于科技人才来说,信任是最大的动力。”他建议政府要通过给予信任和回报的方式,想办法留住科技人才,或者通过柔性的留人方式,使科技人才为我所用,在短时间内产生“核聚变”。
这种灵活的留人方式也获得了鲁毅的认同。“此前佛科院引进了40人长江学者,要用好这批人,这种‘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模式有很强操作性。”鲁毅说。
他还表示,除了引进学者,佛山将全力支持本土青年与香港等外地人才在创业、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
作为高端外来人才的代表,美的集团首席工程师游斌则从氛围构建与分配机制等现实层面,提出了留人的政企“方法论”。“政府可以在佛山高新区、中欧工业园等地区投入机制建高层次人才公寓,解决高层次人才需求,让他们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此外,游斌还以美的为例,提出企业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股权激励。他建议政府加大引导,积极开展合伙人制,共享股份利益和风险,共推佛山转型升级。
3 多名委员聚焦区域品牌打造
回应:正在思考如何发挥佛山品牌优势
“民营企业不怕竞争,就怕竞争环境不公平。”上一个委员话音刚落,佛山新媒体产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董事长李新良几乎是站起来抢到这一发言机会。
作为经济界别的代表,李新良提出了佛山企业最为关注的竞争环境问题,“以佛山陶瓷产业发展为例,目前还存在不公平环境”。
一个是政策方面的约束,李新良提出佛山现行与陶瓷相关的政策仍停留在2010年,随着陶瓷产业技术的发展,不少企业已经达到零排放零污染的清洁生产,但苦于政策方面的约束,无法进行产能扩大和兼并重组,导致企业难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缺乏统一认证体系也影响着佛山陶瓷品牌在国际竞争中的议价能力。李新良观察到,几乎70%的中国出口陶瓷都为“佛山制造”,这一品牌效应使一块瓷砖的价格比同类产品贵五到十元,吸引了不少外地陶瓷企业来佛山设立营销部。
但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不少外地陶瓷企业仅在佛山注册一个空壳公司就打上“佛山制造”,使品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佛山陶瓷”的品牌形象。为此,李新良建议政府牵头成立一个认证品牌体系,让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形象更有品质保障。
事实上,区域品牌已不只是产业界关注的问题。市政协委员、佛山顺联国际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梅同样希望更多“佛山名片”出现在商贸体中。
“在商业体的黄金地段,我们很难找到佛山本土品牌,希望未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平台建立,使佛山知名品牌先在本地生根发展,从而打造出区域佛山名片。”李健梅建议。
“上两周我们还在想,如何更好发挥佛山行业协会作用,如何将佛山明显的区域品牌特色及潜质发挥出来。”鲁毅在回应时表示。
他表示,众陶联已在研究佛山陶瓷缺乏区域品牌这一现象,“佛山有16个中国名牌产品,有14个品牌已经参与众陶联,并与来自浙江资本机构合作,为佛山陶瓷打造一个产业金融相结合平台”。他透露,该平台成立10个月时间交易约240亿元,采购成本降低将近10%。